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形成服务模式、治理模式、技术升级、运营方式等多元创新的新格局,为降低物流成本、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找到转型迭代的路径与举措。4月8日-4月11日,浙江省物流协会会长胡江潮一行就上述情况分别对杭州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对企业提出针对性建议:
服务模式提升
在海盟集团,企业逐渐从单一企业向集团化迈进,急需通过战略规划带来企业前行新动力,然而战略的成功必须取决于实施的路径与方法,要打造成为平台型供应链企业战略实施路径“先聚能、后赋能”,成为服务集成商,为客户提供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平台化运营商贸平台、物流平台、资源平台、信息平台、价值平台;不断降低交易服务双方搜寻成本和共享交易成本、通过内外部的网络联系而获取更多资源、信息与智慧。形成组织、网络和系统资源的服务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模式转变
对于像海盟这样的大中规模物流企业而言,由于规模化、产品多样化所产生企业运营效率降低,市场反应迟缓等问题,需要转变公司治理管控模式——通过建立合适的事业部制,形成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治理模式,使企业在规模化进程中保持效率,放大优势,控调平衡,统专兼顾。但事业部制选择必须审视六个角度,以确定企业是否适合
- 企业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尤其是出现多种产品经营的情况;
- 所处的发展阶段:步入成长期,出现多产品、多地域、规模化;
- 事业分化要素:分析企业产品种类、客户分类、经营区域、职能特性;
- 管控水平:统筹管控水平和主要职能管理质量与效率;
- 人才状况:事业部领导班子成员是否胜任、责任心与能力;
- 发展意愿与视野:需强烈的发展意愿、规模化的大视野、企业领导人再创业冲动。
技术装备升级
近年来,随着单元化物流不断发展,物流容器作为贯穿物流供应链始终的纽带,是优化物流流程、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载润物流等从事包装技术创新的物流企业,围绕装卸环节的高效化,解决了货物破损率高、货物出错率高和装卸效率低三大痛点,值得借鉴。同时随着5G技术的应用与成熟,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同步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两网融合促使物流高效协同,在合理成本下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的场景逐渐清晰;下一步,通过第三方构建循环回收的体系,以租赁托盘或循环笼箱的方式,实现物流动脉与静脉的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降低降低物流成本。
运营方式创新
依托省物流协会,实施以省内若干家企业发起的落地配场站联盟,实现“信息匹配、交易撮合、资源协同、规范运行”的业态创新。联盟旨在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发展企业规模,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扩大企业的物流服务范围,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实施“场站共用、末端共享、车货协同、路径优化、交易平台、智慧运行”的商业模式。
要实现联盟平台化运行,必须通过“软硬结合、虚实一体”方式,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运作。因此,信息化对接是联盟运转的基础,围绕这一基础,协会、平台企业、联盟成员将逐一进行信息化对接工作。同时,根据联盟成员各自优势,避免同质化,鼓励分工式发展,促进联盟成员做专、做精主业。如华清物流,可以做好嘉兴本地落地配服务,扩大自己的收货范围,与当地干线资源做合作,增加出货渠道,形成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