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2年工作总结
(一) 注重行业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研判
1.全省社会物流总额21.71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7327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433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4.19%,实现连续7年下降。
2.全省物流企业数达81183家,同比回落2.8%,注册资本金金额在200万以下企业有48012家,占比59.0%,中小物流企业仍是我省物流行业的基本面,规模小,服务弱,竞争激烈,运营管理粗放,人工、燃油、路桥、管理、税收等成本高企,利润微薄,经营状况有待改善。
3.全省A级物流企业保有量达到811家,A级物流企业人均营收均值105万元,同比上升2%;企业的人均利润均值4.12万元,同比上升4%。
4.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47.9%,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物流运行平稳,二季度冲击回落明显,三季度稳中趋缓,四季度呈现波动性企稳。年末伴随疫情政策放开,行业呈逐步复苏态势。
(二) 评价物流企业,推动转型升级
1.以A级物流企业为抓手,培育行业骨干企业
A级物流企业评估旨在解决物流企业数量多、经营规范和服务质量悬殊,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从而规范物流市场的秩序,推动物流企业加强管理,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引导物流企业按照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为政府宏观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性的参考依据和支撑。
省协会以《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为基础标准,通过时代性、价值化的理念诠释A级物流企业的指标体系。以原理性揭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和企业的构成要素,用数字化对7个单项指标进行结构性量化,增加质量性指标;按操作性对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的11个单项概念式表述,并进行了系统性、条理性的内容充实和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常态化评审的制度机制,采取在线化电子申报预审、现场贯标评估、数据库存储、持续服务。体现评估的质量、效率、价值,增强企业评估获得感,激发内生动力。全年共新增116家A级物流企业,实现A级物流企业评估的量质齐升,彰显了我省物流骨干企业数量与质量,区域物流的现代化水平。
2.物流标杆典型,先进引路。
我省物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受了疫情冲击、经济下行、转型阵痛和不确定性、复杂性、脆弱性环境的严峻挑战。广大物流企业在逆境中生存坚守、在逆势中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理念先进、锐意进取、供给能力强、经营管理好、转型升级到位的典型企业。
经实地考察、征集推荐、综合评选出浙江凯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时代标杆企业,展示我省物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3.推动物流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
(1)落实“产教融合”的使命,发挥浙江省物流协会的产业优势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优势,推进我省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合作共建“浙江省物流产业学院(浙江省物流产业研究院)”。深度产教融合,实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完善教学资源,共建教育培训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技术开发成果转化。
(2)推动智慧物流园项目、数字化升级项目、产业供应链发展研究项目等产业规划、投资、建设、运营落地的技术、专业、职业、管理的咨询服务。
(三)扎实开展有价值性的活动
适时成立产业供应链物流分会,针对企业所思、所想、所做、所困进行动态交流、案例分享、寻求合作的三期活动。
针对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增加,组织召开了视频会议,与众多物流企业进行了线上交流。
以浙江凯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案例,在嘉善举行物流企业领导人的高级研讨班。
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物流企业》为主题,在义乌举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
(四)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本领
1. 提供了信息服务、企业评估、牵线搭桥、教育培训的行业公共服务。
2. 提升协会团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的素质。
3. 升级协会信息技术水平,实现协会网站信息发布、业务平台化运行双功能,为行业发展赋能。
4. 改进作风,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有事求必应,千方百计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不无事生非,不搞形式主义,不干扰企业,不给企业增加负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一)推动行业进入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为主流的时代的工作
1、现代物流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推动行业创建现代物流平台、供应链平台和培育平台型企业。促进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并用信息化进行科学管理。企业实施组织变革和经营管理变革。
2、供应链管理是衡量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推动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资源组织者、供应链策划者、物流配送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运行模式和集物流、贸易、加工、金融、投资于一体的盈利模式的实现,促进决胜供应链认知、转变、能力、架构、行动五要素运作落地的方法。
(二)推进现代物流企业的实现
以《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为基础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
1.经营状况。
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数量要实,质量要好。
2.资产。
物流资产是企业投入物流活动和为物流服务必须的资产内容,物质保障,重在配置高效。
3.设备设施。
物流业正经历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混合发展的时期,配置使用物流设施装备,先进技术管理,机器换人是满足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4.管理与服务。
管理从市场出发,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主要有: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活动(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现场管理、管理方法)。
物流的真谛是服务。基础服务是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规范操作。增值服务是基础服务运行的扩展,体现满足新需求、系统化、个性化的降本增效的本质。
5.人员素质。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提升行业物流软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现代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物流人员都应有相应的学历和职称要求,重点是培养产生国家认可不同层次的供应链管理师、物流服务师、职业技工、职业经理人等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机制。
6.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及企业的标志。智慧物流是依据物联网技术得以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创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数字能力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物流企业信息化是软件、装备、管理三位一体构成。要应企制宜选择企业信息化的路径。
(三)加强人才工作上下功夫
以开展、涌现一批国家认可,国内通用,代表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供应链管理师、物流服务师(简称“两师”)人才活动为抓手。
会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系统培训、规范考核、合规取证产生;与政府部门、院校联合进行“两师”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人才;建立两师人才库和流动平台,激发人才活力的运行机制。
营造从业资格面试环节的门槛;职位晋升的基本依据;从事物流行业的证明;提高自身能力及相关知识的通道;行业规范从业的资格证书的良性氛围。
(四)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府决策,深度参与行业治理,在信息提供、评估企业、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牵线搭桥等职能履行上更有质量、效率和成果。始终与会员企业同舟共济,一起应对风险与挑战,一起拥抱机遇与荣光。